跳到主要內容區

Top

中心願景

  

       因應國家海洋能源開發計畫,舉凡研究、探勘、救援等,對於水下科學調查或施作而言,皆須在不同的環境與深度條件下施工運作,而海洋任務研究趨勢最好的操作方式,就是讓觀察者(科學家)或操作者(施工人員)搭乘小型潛艇「下水」親臨現場。然而國內海洋探勘研究的儀器與載具,長期依賴外國進口或技術支援,缺乏自主維修與製造能力。進口的儀器設備不但昂貴,且一旦故障損壞就得運回國外原廠維修,每趟往返耗時可能長達數月;在等待期間,研究就被迫停擺,使研究或探勘進度落後。

  在科技部支援下,本校研發出多款具有極高實用性的水下載具,可在水下四千公尺承受巨大水壓情況下運作,具備攝影、水文調查、地形測繪、採集樣本等功能。水下載具系統的研發涉及多重領域,包括機械、電機、電子、資訊、通訊、光學與聲學等,對於海洋學也必須有深入的認識,屬於重度跨領域研究。中山大學整合校內電機工程群與海洋科學專業能量,藉由跨領域結合國內海洋科技相關學術研發單位、造船、精密加工、材料、電子、資訊透過產學研合作方式等相關產業合力組成「科研水下載人載具開發聯盟」共同開發水下載人載具。本校於2006年開發首艘自製抗洋流水下無人遙控潛航器、2016年研發深海載具,成為能源國家科技計畫亮點技術,隔年進行海底影像攝影超過三百小時,創下國內自主研發載具最大作業水深紀錄,目前已採集到大量海底地質、生態,以及礦藏等研究資料。

  面臨到海洋能源開發計畫的各種設限,中山大學成立「水下載具研發中心」,並與「科研水下載人載具開發聯盟」合作。「科研水下載人載具開發聯盟」將分階段規畫設計,結合國內學術與產業專精技術,並發展出操作深度達千米的小型潛艇,此開發計畫將對台灣海洋科學研究與工程建設有極大助益,締造學用合一、產業結合的綜效,可望興起國內的「水下經濟產業鏈」,開發「藍色經濟」,包括甲烷水合物的探勘開發、離岸風機的施工調查與檢測維修,以及海底礦藏潛能調查,期待五年內開發可載人水下載具。

 

瀏覽數: